【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很像:英国和日本】
英国和日本都是被海洋环绕的国家,四周都是海水。
英国瞅准欧洲大陆分裂的时机,在岛上大展身手,使劲掺和欧洲的政治事务,推着欧洲往对英国有利的方向走。
日本在亚洲这块地方,是头一个搞工业化的。他们这一路走来,拜了两个老师。当初荷兰航海牛气冲天的时候,他们就跟着荷兰学,弄出了个“兰学”。后来明治维新了,他们又转头跟英国混,把海军建得杠杠的。
一战爆发前,日本跟英国走得很近,就像是英国的“小跟班”。在军事策略这块,日本老盯着英国学,整天琢磨的就是“守着岛瞅着大陆”,梦想着掌控亚洲大陆,弄出个“大东亚一起繁荣”的圈子。
二战结束后,英国虽然是打赢了仗的赢家,但国力却一天天地衰落,日子越过越艰难;而日本呢,虽然是吃了败仗的国家,不过有了美国的帮助,它的发展速度飞快,一跃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中的一员。
不论是英国走下坡路,还是日本想要东山再起,其实都符合美国的战略规划。这两个国家骨子里那股想要掌控大陆的欲望,从来都没变过。
现在,英国管不了欧洲了,主要是因为它的实力一直在削弱;而日本没法掌控亚洲,原因在于亚洲大陆上有个强大的中国挡着。
进入新千年后,全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动,英国和日本这两个被海洋环绕的国家,局面愈发错综复杂。它们在政治舞台上风波不断,经济上也是挑战连连,地缘安全更是问题重重。
【随着女王的离去,英国最后一点光环也没有了】
英国地处欧洲大陆的边缘,它老是担心欧洲大陆上有国家变得太强大。要是哪个国家在欧洲崭露头角,英国就会想方设法地把这个国家给压制住。
长期以来,由于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,所以他们有些瞧不起欧洲其他国家。对他们来说,意大利就像是个懒人窝;法国呢,被看作是一群土老帽;而德国,在英国人心中,那就是低等人的聚集地。
两次世界大战后,英国不再是那个“日不落”帝国了: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出来,英镑的国际货币老大位置就没了;还有第一次中东战争,也让英国丢了控制世界重要水道苏伊士运河的霸权。
战后英国的日子真是一年比一年难熬。殖民地一个接一个没了,工业发展也停滞不前。在欧洲,他们既管不住,也融不进,好不容易挤进欧盟,没多久又闹着要退出来。
说实话,二战结束后的英国,也就伊丽莎白二世在国际上还算有点名气,就像是英国慢慢没落背景中的一束光亮。
另外,英国在国际上挺出名的还有两件事:一是他们的足球流氓,跟俄罗斯的比起来,打架可不占优势;二就是英国首相这位置,换得那叫一个勤快。
10月20号那天,英国首相特拉斯,她当首相才45天,就宣布不干了。这下子,她成了英国历史上“最短命”的首相。
在她以前,任期最短的首相得数1827年上任的乔治·坎宁,他只干了119天。不过,人家可不是因为工作干得不好被赶下台的,而是身体不行,直接在首相的位子上去世了。
真没想到,自诩为“民主”典范的英国,怎么选了个特拉斯当首相:她当贸易大臣时卖军火,结果惹恼了美国;做外交大臣时,连地理都搞不清楚,愣是把俄罗斯的地盘说成了乌克兰的,这事儿都成了国际笑柄。
尽管能力明显不够格,特拉斯还是在党内政治的博弈中被硬推上了首相的位置;她其实不亏:在英国,哪怕是只当了一天的首相,也能享受到“终身福利”。
尽管特拉斯一上任就急着推出给有钱人减税的政策,结果让英镑一直跌个不停,国家经济也跟着乱套,但她的日子还是照样过。不管以后经济怎么折腾,她的生活质量那是稳稳当当的,一点不受影响。
特拉斯执政期间,对英国打击最大的就是,让英国本就不多的“国际形象”大大受损。全球各国就像是在看一出荒诞剧,嘲笑着英国政界的种种闹剧。
英国人心里也明白,他们国家现在有点不对劲:女王一走,王室的光芒就黯淡了不少。首相换了一个又一个,可每个新上任的都不如前一个;而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,却始终没法坐上首相的位置。
【“其兴也勃,其亡也忽”的日本】
“大禹和商汤常反思自己的过错,他们的国家就兴盛得稳稳当当;而夏桀和商纣总怪罪于别人,他们的国家就灭亡得飞快”,这话是《左传》里讲的。说的是这么个理儿:
禹和汤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,结果他们国家很快就兴旺起来,拦都拦不住。反过来,桀和纣呢,总是找别人的错,结果他们国家垮得也特别快,一下子就完了。
从1868年搞起“明治维新”那会儿起,一直到1945年二战打完,日本这国家啊,也就短短几十年光景,经历了大起大落。就像是坐了个刺激的过山车,嗖嗖地往上升,冲到了最高点,然后又啪叽一下掉到了最底下。
日本在没对外开放前,是个资源紧缺、自我封闭的地方。那地方岛小,火山地震又多,岛上的人心里头老觉得生存不易,特别渴望能到大陆去。
不过,他们几次尝试攻打大陆都没能成功,最后只能无奈地在岛上搞起了自己的“幕府统治”。在那里,手握兵权的豪强掌控了政权,天皇只是个摆设,想过上好日子,还得看“幕府大将军”的心情。
“明治维新”事件,让日本踏上了工业发展的快车道,把“幕府”推翻后,天皇就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。这么一来,日本就开始走上了“军国主义”的老路。
那时候,正好是那些殖民国家疯狂抢占地盘的后半段时期。亚洲这边,除了日本,其他国家都像是被关在屋子里,落后得很,农业是主要产业。日本呢,虽说在世界上还排不上大号,但在亚洲,那可是牛气冲天,谁都不服,实力碾压一片。
1894年那会儿,中国一直拦着日本,不让它踏上咱大陆。可欧美那些列强已经把咱们国家分得差不多了。这时候,日本瞅准机会,对咱们发动了甲午战争。这一打,大清国本来就摇摇欲坠,结果很快就垮了。
日本在战胜清朝和沙俄后,一跃成为世界舞台上的新星,迎来了国家历史上的闪耀时刻;各国对日本的看法大变,同时也开始对它心生戒备。
那时候,西方人开始有了个说法,叫“黄祸论”,说的就是他们歧视亚洲人。他们认为,只要亚洲有哪个国家变得强大,那就是所谓的“黄祸”来了。
二战一完事儿,美国就把日本给管起来了,跟美国的势力范围似的。那时候,日本在亚洲那边,还得听美国的,帮着办事儿。说到一个国家的自主权,最重要的就是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外交这些。可那时候的日本,这些方面啥说了都不算。
政治层面,美国人在幕后操控,天皇只是个摆设,那些政党全是美国扶持的小弟。就连日本的“右翼”势力,背后也是有美国释放的“战犯”在撑腰。
经济层面,美国把亚洲地区美军的后勤补给和装备修理的活儿都扔给了日本,就因为这两大块业务,日本的工业又焕发新生了。另外,为了筑起亚太地区的防线,美国在很多关键地方,给了日本不少能随时调用的援助,大力支持它。
在军事方面,美国不允许日本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,而是让美军遍布日本各地。光这一点,就足以说明日本在美国战略布局中的位置:日本不过是美国亚太棋局里的一名小卒,一颗可以摆布的棋子。
在外交这块儿,日本虽说能自己做些主,但前提是不能搅了美国的大局。说到“中日韩自贸区”,这事儿拖了好久都没能搞起来。更奇怪的是,这期间日本还莫名没了好几位政治大腕儿,打那以后,日本的政治人物就再没人敢提这茬儿了。
说起来真是“来得快去得也快”,日本嗖的一下就成了世界强国,但没多久又一落千丈,变成了美国的“附属地”。经过那个“广场协议”的一顿猛操作,日本经济受了重伤,跌跌撞撞进了新世纪,政治、经济方面更是摇摇欲坠,不稳当了。
当一个国家碰上“政治和经济”动荡的时候,它通常会在“军事和外交”领域动脑筋、求突破,要不然,这国家很可能迅速衰败,沦为二流甚至末流。
日本也在不断进步,军事上越来越强大,现在已经是亚洲能独当一面的国家了。但美国还是紧握着控制日本的权力,不想放手。
因此,像安倍晋三这样的日本政治人物,一边在亚洲地区挑起事端,一边又使劲巴结美国,打算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他们自己的重要性,还有发展军事的迫切性。
外交方面,日本老跟着美国走,结果把周边的国家几乎都惹毛了。就因为那个“岛”的争端,日本跟中国的关系迅速恶化。
俄罗斯因为乌克兰那事儿,火冒三丈,气得不轻。他们干脆对日本的一些政治人物,像首相岸田文雄这些,实施了制裁措施,直接宣布他们这辈子都别想踏进俄罗斯半步。
日本搞的这些举动,让美国点了头,跟着呢,日本也能借着美国的光,在世界大舞台上露露脸。
当美国为了提振自家经济,给美元提升利率,结果导致全球资本市场上美元变得紧缺,这时候,日元立马就大幅度下跌,经济看起来一片黯淡。岸田文雄那才上任没几个月的内阁,也跟着岌岌可危起来。
【“笨蛋,问题是经济”,一样的囧境】
日本和英国,这两个国家其实挺像的,现在却走到了这一步,背后的原因肯定不少。说白了,现在全球经济形势不佳,这是大环境的问题。
但说到底,问题还是出在英国和日本自己身上,它们没按照自个儿的真实实力,给自己一个脚踏实地的国家定位。
英国老想着要重回巅峰。撒切尔夫人掌权那会儿,哪怕国内经济已经破烂不堪,还是豁出去了,跟阿根廷干了一仗。最后呢,虽然把阿根廷给赢了,可英国的经济却是雪上加霜,变得更糟糕了。
英国现在日子不好过,主要是以前殖民时期攒下的老本都用完了。想想也明白,这么个没啥资源的小岛国,哪来的钱维持那么高的福利?毕竟他们可不是中东那些石油富国。
如今时代早已不是殖民统治那会儿,英国没法再像从前那样,满世界抢资源来养活英国人。现在的英镑也不再是全球通用的货币,英国想通过金融手段偷偷捞好处的日子也没了。这能耐啊,现在只有美国人玩得转。
因此,不管英国怎么折腾,要是他们在制造业上没有新进展,科技上也没搞出个“划时代”的大动静,想重回巅峰那是没门的事儿。首相换谁来当都白搭,说到底,关键还是经济问题”,处境都一样尴尬。
日本要是能把那些不靠谱的幻想放一放,别再老是指望着美国,实实在在跟周边的国家处好关系,按照他们天生就有的那种“危机意识”,靠着现在还有的高科技和工业底子,日子完全可以过得很滋润。
但日本却偏偏心怀“小蛇吞大象”的野心,还想着趁乱“捞一把”的投机取巧,再加上身为“G7国家”一员的那种莫名高傲。这些原因让日本现在难以迈出大步,自己的优势也无法展现出来。
要是日本安安稳稳待在亚洲,跟中国、韩国一块儿,把“自由贸易区”搞得红红火火的,那日本经济就能有个稳固的高起点保障。
挺遗憾的,由于美国的主导,再加上日本那些靠拢美国的政治人物掌权,现在的日本就像是被绑住了手脚,动弹不得。
当然,不管碰到多大的难题,岛上的人们都不会丢掉那份“警觉心”,这真的挺好的。英国不是搞了个“全球英国战略”嘛?
日本人在岛上,每天都在高声呼喊:“我们一定会赢,加油努力!”
实盘股票配资平台,股票配资交易平台,股票配资网站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